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紫光阁网专题->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绽放在计量天空的铿锵玫瑰——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部副主任、研究员戴新华
来源:紫光阁网      2017年11月06日 

  简介:戴新华,女,1973年生于湖南宁乡,199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4年博士毕业。现任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部副主任、研究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主持了4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项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90余篇,被引用超过1200余次,主要成果在国内外近千家实验室广泛应用,社会效益显著。2017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40岁出头,对于不少女性来说,或为孩子教育着急上火,或为韶华易逝惆怅,或为事业和家庭双重压力迷茫。可她,以对计量事业的责任和激情,在有机化学计量的科研领域撑起一片天空,以自己的努力,向党和人民交上了满意答卷。

  作为科学家,她成果卓著;作为科研管理者,她初绽锋芒;作为女性,她智慧柔情……角色虽变,但情怀不改。她,就是戴新华。

戴新华(左一)在指导学生

  不改初心

  戴新华的科研之路始于2004年。从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后,她进入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后并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有机化学计量实验室,从事痕量物质准确测量技术研究与标准物质研制。

  从负责第一个国家级课题开始,坚韧、执着、勇挑重担,就成为了戴新华的“标签”。2006年,一个国家级课题的负责人因为要出国做访问学者,负责人需要临时更换。这个2年多的课题,只剩下8个月的时间,一般人都会知难而退。但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以及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戴新华还是毅然接下了任务。在随后7个多月的时间里,实验室、办公室总是能看到她和一个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加班至深夜的身影。课题攻关期间,她还自告奋勇地接受了一项国际比对任务。因为比对的方法和仪器都没有,她只能晚上加班做样品前处理,白天跑到仪器公司借用仪器进行比对。很多时候加班太晚了,她就在实验台上铺个席子,在蚊虫的嗡嗡声中眯瞪三四个小时。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她不仅顺利完成了课题任务,发表了高水平的SCI论文,最难得的是,其比对结果是所有参与国家中最优的。

  在戴新华纤细的手指根部,有块突出的伤口斑痕尤为扎眼。那是一次实验中她的手指被锋利的玻璃碎片扎出的大口子造成的。当时鲜血喷涌而出,可她为了实验,只是简单消毒处理了一下。然而,缠着伤口的纱布很快就被鲜血浸湿了,她不得不去医院。伤口缝了4针,医生开了假条让她休息几天。戴新华把假条揣到兜里,又回到实验室继续她的定值实验。

戴新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探寻“砝码”

  兴奋剂、三聚氰胺、环境污染、疾病诊断等是普通百姓耳熟能详却又十分无奈的话题。“其实,这背后的罪魁祸首都是痕量特征物质造成的危害,而准确测量这些痕量成分量是控制这些重大风险的重要技术保障。”戴新华介绍说,标准物质相当于检测痕量化学成分量时使用的“砝码”或者“标尺”,它能够保证同一种物质在任何时间、地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都准确、一致。

  体育比赛中,兴奋剂一直是长盛不衰的热门话题,不少世界名将就曾栽倒在“尿罐子”里。而食物中兴奋剂的存在将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因此食源性兴奋剂的控制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上必须解决的问题。戴新华所在的中国计量院化学所临危受命,承担了“奥运食品中违禁药物检测急需标准物质研制”项目。作为糖皮质激素的课题负责人,她带领团队日夜兼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成功研制了9种国家标准物质。这一系列标准物质的研制除了服务奥运食品检测,更重要的是为我国长期食源性兴奋剂检测提供了技术保障。

  2008年,发生了汶川地震、“三聚氰胺”奶粉等一连串的突发事件,化学分析家们的首要任务是找到快速、准确、经济、适用的痕量特征物质的测量方法。汶川地震发生后,作为科研骨干,戴新华挺身而出,与其他专家一起,经过13个昼夜的艰苦攻关,快速而科学地制定了水质组胺等生物胺测量的国家标准,保障灾区的水质安全,缓解了人们的用水恐慌。“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发生后,要解决奶站、企业在原料乳收购过程中对三聚氰胺快速检测的燃眉之需,必须尽快找到快速适用、有效准确的检测方法,戴新华和她的同事们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经过努力,国内首个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技术测试平台建成了,平台在126家单位提供的128种快速检测方法中筛选出4种“快速、简便、经济、准确”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事实证明,不仅这个平台满足了当时的急需,而且这一应对突发事件的新模式成为很好的示范,为后来应对 “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发挥了关键作用。

  “天道酬勤”一直是戴新华的座右铭。目前,戴新华所带领的团队,已经成功攻克了化学成分量溯源的“最高等级化学砝码”基准纯物质及关键杂质的鉴定与测量技术,量值溯源与国际互认等系列技术难题。中国计量院也由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在有机化学领域主导纯度测量国际关键比对的国家计量院。

  作为计量专家,戴新华在国际计量界也赢得了自己影响和声望。目前她兼任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纯物质组委员、国际物质量咨询委员会有机工作组委员,是国际SCI 期刊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Analyst 、Talanta等审稿人。

戴新华在做实验

  脉脉温情

  有人说,母亲和科学家的角色冲突是女性科学家面临的共同围城。作为女性科研工作者,她们需要克服的困难、付出的努力往往更多一些。

  每当孩子生病发烧不能陪伴,听到儿子抱怨“妈妈从不参加我们班的任何集体活动”时,戴新华都倍感愧疚。“还好,我先生分担了主要家务,很支持我的工作。他从不抱怨我工作太多……”

  事业成功和家庭美满才是人生幸福。有了这样的理念,戴新华的工作和家庭平衡之道也慢慢积累起来了。她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陪伴孩子,尽量抽空给孩子做顿可口的饭菜,做一个母亲能做的一切。“我在任何能挤出来的时间里陪伴家人”,戴新华说,“比如周末,只要抽得出时间,我就会和家人一起外出做做运动,和孩子聊聊学校和工作中的趣事。”虽然陪伴不如别的孩子的母亲那样多,但是她以母亲的温情,给儿子营造了一个积极上进、坚强担当、温暖自由的环境。看到儿子的成长,戴新华感到由衷的欣慰。

  不过,戴新华还是对年迈的父母满怀愧疚。远在湖南老家的父母,一年都难得见上一面。父亲的几次手术,她都没能在身边尽孝。眼下,戴新华的心愿就是在老父亲80岁生日时赶回家祝寿。

  继续前行

  从事科研工作11年,戴新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14年底,当听说戴新华进入科研管理岗位后,不少老师和同事都为她感到惋惜。因为,在科研岗位上,她可以做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转岗后不久,戴新华就面临着一项重大考验——“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NQI)重点专项的申报工作。这个专项由质检总局牵头组织、13个部委共同建议。戴新华勇挑重担,在一年多的申报期内不分节假日,始终紧跟专项的每个环节,最终NQI专项在2698个立项建议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务院首批批准立项。作为主要设计、组织和核心编制者之一,戴新华因为在该专项的凝练过程中做出的独特而重要贡献,获得质检总局通报嘉奖。

  “做事用心,做人用情”,这是戴新华在管理岗位上对自己的要求。在随后的科技创新规划制定、国家重点科技专项设计和组织过程中,戴新华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戴新华在会议现场聆听了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十九大报告。报告先后16次强调质量,提出的“质量第一”“质量强国”“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等观点,使她更加感到责任重大,一种巨大的使命感,一种无穷的力量,一种献身这个伟大事业的无尽豪情由心而生。她决心在科研管理岗位上做好服务,让其他科研人员节省时间精力,少走弯路,使计量科研发展得更好更快。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