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紫光阁网专题->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解密生命调控 “暗物质”的青年女科学家——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研究员王秀杰
来源:紫光阁网      2017年10月30日 

  简介:王秀杰,女,汉族,1977年7月生,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第十二届全国青联科学技术界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自2004年12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加入遗传发育所以来,带领团队在真核生物非编码RNA的系统发现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与合作团队一起先后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研究组获得“中国科学院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本人先后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2017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王秀杰是典型的“别人家孩子”。

  她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7岁博士毕业加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成为当时中科院最年轻的研究员;30岁生日前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年轻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6岁成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40岁这一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在外人看来顺风顺水的人生,只有王秀杰自己知道经历过哪些压力和挫折,尤其是2010年的一场大病,使她更明确人生的目标:“人一生中能用来工作的时间并不多,能把智慧和努力换成对国家和人民有意义的成果,是我最大的追求。”

  解密生命调控 “暗物质”的功能

  王秀杰2004年底作为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回国工作时只有27岁。“27岁的女科学家”“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随着媒体的关注,各种说法和质疑也纷纷涌来。面对这些质疑,王秀杰只能选择用成绩证明自己。她将压力化为动力,全心投入到指导学生和课题研究中。辛勤耕耘必然收获累累硕果。3年后,还不到30岁的王秀杰成为了生命科学领域最年轻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得者。

  MicroRNA是细胞内一类不翻译成蛋白质的小RNA分子,也是一类具有重要功能的非编码RNA。由于大多数非编码RNA在过去十几年才被发现并且功能未知,非编码RNA也被称为生命调控的“暗物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王秀杰带领研究团队在miRNA这一类“暗物质”的发现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绩,包括首次在单细胞生物衣藻中发现了microRNA基因的存在,发现可以作为判断哺乳动物干细胞多能性水平的分子标识的miRNA簇,发现一个引起心力衰竭疾病的miRNA等,相关成果多次受到国际科研媒体的推荐与好评,并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5年,王秀杰与合作者历时年两多的时间,揭示了miRNA在调控mRNA 甲基化修饰方面的全新功能与作用机制。该成果在拓展miRNA的新功能和发现新的细胞重编程调控因素方面均具有引领性作用。这项研究成果于2015年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在文章发表的当天,王秀杰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朋友圈写到:“终于把中国的长城符号带到干细胞领域最顶级杂志的封面了!这应该是个开辟新领域的成果,两年多的辛苦与煎熬,终于有了回报!”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与王秀杰注重培养团队的创新意识,坚持选择最有意义的课题开展研究有很大关系。她曾说,“创新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习惯,这最初做起来很难,但习惯了,就会带给我们很多惊喜。我们在日常科研工作中,经常能体会到放逐思想的愉悦和探索未知世界、造福人类的成就感。”

王秀杰(右)跟随中科院女科学家进校园报告团赴兰州大学做报告

  科研需要投入与严谨

  提起科学家,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一般都是身着实验服,埋头于书堆或实验器皿中,废寝忘食工作的身影。没错,这就是科学家日常生活的写照。但是对于女性科学家,除了要在科研上孜孜以求外,她们同样需要承担照顾家庭、教育子女的责任。对于王秀杰来说,自己的女儿是和实验室一起成长的。实验室成长壮大了,自己却亏欠女儿很多。

  王秀杰实验室的学生经常会说,“昨天晚上3点多收到王老师的邮件了。”秘书也经常问:“王老师,你昨天又熬夜了?”“嗯,昨天晚上写一份报告到晚上2点多。”加班熬夜已成为王秀杰工作生活的常态。2010年王秀杰因病手术,医生本来要求休息两个月后才能工作的,但因为当时科研任务急迫,在手术半个月后,她又回到了实验室带领学生们一起攻关,以至于手术的伤口断断续续疼了一年多才完全养好。

  虽然在生活上很照顾组里的成员,但王秀杰在工作上对他们的要求却非常严格。她经常对学生强调,科学研究要实事求是,容不得半点马虎。每当学生提交重要报告时,都会提前请实验室的其他老师或学生帮忙再检查一遍,因为学生们知道,即使提交的资料中有很微小的错误,王老师都能敏锐地发现。这种严谨得近乎苛刻的工作态度,刚开始还有人不太理解,但慢慢大家都变成了受益者。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态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实验成功率,而业内人士也逐渐知道,王秀杰经手的事情,一定会高质量完成,王秀杰推荐的人,也一定是很优秀的。 

王秀杰在中源协和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上的发言

  党员的身份就像陪伴一生的正直朋友

  大学二年级,王秀杰刚满18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年来她始终坚持严于律己,坚持党性原则,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被同事们评价为“正能量”的典范。作为研究所的党委委员和研究中心的党支部书记,她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带领所在支部通过微信宣传、联合党日活动等,将党的理论学习与科研工作需要紧密结合,以党建促科研,大大提升了同事们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也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在培训入党积极分子的党课上,王秀杰说,“党员的身份就像陪伴一生的正直朋友,是漫漫人生中帮我们抵制诱惑避免犯错的约束,也是使我们超越自我不断进步的鞭策。”在她的带领下,支部的党员更加坚定对党的信仰,把提升自我的思想觉悟和党性意识变成了一种内在需求。2016年,王秀杰被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她带领的党支部也被评选为优秀党支部。

  2017年,王秀杰参加“时代女性?光荣绽放”为主题的中央国家机关女干部职工先进典型巡讲报告团报告时,著名主持人张越这样评价王秀杰:“正是由于有你们这么多勇敢的女性,不断地创新,才使得中国女性走到今天,这也印照了中国女性百年的创新之路”。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