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交流评论->理论研究
【原创】漆云兰:消费是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
来源:紫光阁网      2018年06月11日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增长动力从由投资和出口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最终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进入2018年,我国居民消费稳步增长,市场较为活跃,消费热点频现,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增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75亿元,同比增长9.8% ,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8 % ;商品消费向品质消费提升、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的趋势明显。

  支撑消费市场稳健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是餐饮消费领跑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从一季度情况看,一方面,受消费结构升级和春节假期等因素共同作用,居民餐饮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增强,城乡居民餐饮消费持续活跃;另一方面,近年来,餐饮业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餐饮品牌引领和带动作用明显。2018年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9711亿元,占比居社会消费品零售第一位,同比增长10.3%,增幅高于整个消费市场增幅0.5个百分点。

  二是汽车类消费显著回升支撑消费市场快速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汽车消费政策导向,带动改善性汽车需求增加,新能源汽车销售高速增长。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达到9398亿元,同比增长7.4%,较上年同期加快5.1个百分点。消费结构升级带来汽车改善性消费需求增加,1—2月,排量在1L以下的汽车销量同比下降75%,排量为3.0—4.0L的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8%;受2018年小排量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2月13日,四部委联发《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实行“低退高补”,1—2月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153%。此外,一线城市的汽车牌照资源对新能源汽车倾斜、汽车后服务市场的快速增长也是推动一季度汽车消费回暖的重要原因。

  三是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消费品质普遍提升、服务消费强劲增长。2017年我国人均GDP已逼近9000美元,是基础消费向品质消费提升,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的关键时期。进入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开局,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122.3的较高水平。因此,在新一轮结构升级过程中,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降低,更加注重消费品质,追求品质生活。

  ——消费品质普遍提升。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日用品、家电零售额分别增长16.1%、12.3%和11.4%,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6.2 、3.8和3.4个百分点。苏宁易购春节消费大数据显示,2018年春节期间,大家电消费均价由上年的2855元提升至3594.9 元;天猫的进口数据显示,春节“照常买”活动成交同比暴涨近20 倍。

  ——服务消费强劲增长。文化娱乐消费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同比增长39.8%,其中2月当月票房突破100亿,仅春节假期全国电影票房超过56亿元,观影人次为1.43亿,同比增速均超过60%。信息消费增长迅猛。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同比增长236%。旅游消费快速增长。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春节黄金周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3.9亿人次,同比增长12.1%,旅游总收入4750亿元,同比增长12.6%。

  四是消费创新带动智能消费、共享消费等成为消费新热点。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同时,供给侧结构不断调整,特别是以满足消费者结构升级过程中潜在的消费需求创新层出不穷,突出表现在智能消费和共享消费等全新领域的不断深化和拓展,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形式和消费热点。

  ——智能消费成为热点。在2018年春节消费的市场上,智能类产品占据消费市场主流,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无人机等智能化科技产品成为过年消费的热销产品。苏宁易购推出的智能小Biu音箱开售后仅2小时便售出2万多台;天猫的数据显示,蒸汽拖把、洗碗机、擦窗机器人、烹饪机器人等科技产品的购买人数增幅分别达到了320%、188%、169%和145%。

  ——共享消费领域不断丰富。继共享单车租赁、共享汽车租赁发展以来,共享消费的领域不断拓展。以旅游为例,人工智能和数字科技的进步使游客可以通过科技更充分地掌握旅游资讯,分时租赁、分时度假模式出行开始盛行。

  五是零售商业模式转型创新加速消费增长。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零售领域的深入、广泛应用,线上线下加快融合,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传统零售商业模式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发展, 消费的便利性大大增强,对加速消费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19318亿元,同比增长35.4%。

  未来我国消费市场的增长潜力较大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也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消费者信心指数走高,消费升级的步伐加快。在此背景下,我国消费市场有望继续较快增长。

  从短期看,季节性因素和部分减税降费政策出台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本轮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从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旅游、医疗、养老等服务型消费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进入二季度,随着天气转暖,清明、五一等小长假高速公路免费;从4月28日起到年底,铁路部门下调28条城际铁路部分动车组列车票价,部分线路的折扣达到20%,有利于餐饮、旅游等消费的增长。根据发改委发布《关于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4月1日起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进一步规范和降低电网环节收费,提高两部制电价的灵活性,全面清理规范电网企业在输配电价之外的收费项目。重点清理规范产业园区、商业综合体等经营者向转供电用户在国家规定销售电价之外收取的各类加价;从5月1日起,所有抗癌药物进口实行零关税;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政策,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

  从中长期看,收入水平持续较快增长,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消费市场供给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消费空间,释放消费市场潜力。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8.52%,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据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消费增长2个百分点;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性推进,移动互联网终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流通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商业模式、业态不断创新,也将在更深层次激活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潜力。

  进一步优化消费供给推进消费结构升级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特别是在外贸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更应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优化供给结构,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满足和扩大消费需求,积极推进消费结构升级,着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在短期内,一是要尽快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生产和流通环节税费负担,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主要是强化落实近期出台的降低工商企业电价、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推广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等;二是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扩大消费品进口,更高质量地满足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增长。

  从中长期看,一是要着力增加教育、医疗、旅游、文化、家政等消费型服务业有效投资,补齐民生短板需求投入,优化供给结构,从根本上实现供给侧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二是要通过调整分配格局,降低税收负担,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范围,多渠道促进居民真实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高居民有效消费能力;三是要继续加快新技术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应用,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消费内容和形式,提升广大城乡居民消费获得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漆云兰)

·相关导读